010-56194487 北京市东城区
100007-20信箱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学术交流 >

学术交流

突破癌症新验方

文章作者:百姓寻医问药全网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2-04-06 阅读量:

  作者:杨泽田
 
  我国对蛇的研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杨泽田医师从1981年开始对蛇体蛇毒的应用在临床做了反复验证,对各种癌症起到显著疗效。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,是一种摧残人类生命的凶险疾病,也是一道世界医学未能攻破的难题。世界卫生组织推测,癌症最终会被中国的中医所征服。因为中医药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 
  在探讨中医的浩荡大军中,为了造福人类谁人都想独领当代中医治顽的风骚,于是根据《内经》载述和科学论证,证实癌症属寒瘤并非绝症,癌症尽早发现、尽早治疗是根治痊愈的一个重要方面,但因种种原因和情况,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到了晚期,癌症转移扩散,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机会。据可靠资料报道,对晚期癌症患者不适当的过多的进行手术、化疗和放疗,使20%的患者加速走向了死亡。运用祖国医学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辨病论治、辨证论治,施症对策与探讨,癌症的发病原因是既有外因,又有内因,外因则包括风寒暑湿燥火,不正之气、饮食不洁、霉变腌制的食物、化学物质刺激、烟、酒等因素,但内因更重要,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”,邪之所凑、其气必虚。临床实践发现,癌症晚期95%的患者情绪低落,抑郁不快,烦燥易怒,这既有疾病的痛苦,又有情志心理的煎熬,同时也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。虚、瘀、邪是癌症的主要的病因、病机,抓住了恶性肿瘤的本质为战胜癌症,提供了理论的依据。虚,正气亏损,脏腑虚弱,气血不足,免疫功能低下抵抗能力减弱,因而是导致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,也是癌症病人机体状况的基本表现。瘀,气血瘀滞,经终闭塞,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特点,不通则痛,气滞血瘀,引起病人顽固性的癌性疼痛,以及胸、腹水等病理产物,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,是肿瘤病人主要的临床表现。邪,则是癌毒肆虐,邪毒蕴结,气滞痰凝,血瘀经络,而结成肿块,是恶性肿瘤的根本病因。总而方之,正虚是本,血瘀疼痛等是标,而癌毒则是主要的根本元凶。如果我们想有效地治疗癌症,就必须认清并且处理好虚、瘀、邪三者之间的互相关联。更主要的是将补、调、攻有机地结合起来,互相协调,才有把握在发挥出攻瘤治癌关键所在。
 
  虚、瘀、邪、三纲辨证施治:按中药治癌的历来主张,“辨证施治”和“整体观念”,而药物的组成又必须遵守“君、臣、佐、使原则”,又要严谨、规范、科学。
 
  怎样选择抗癌中药配伍,实属一门严谨的科学。本人根据辨病论治、辨证论治理论,于是,我走出实验室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经过十多年的艰苦跋涉,我行程万余里,足迹遍及全国各地,先后拜访了上百位民间名医、专家教授,搜集到上百个单方、验方,整理出数以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。这以后,我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,本着治病治本的原则,对采集到的百余个单方、验方和1000多种中草药,进行了精心比较、筛选、整理、优化组合,结合运用中医学理论,在临床实践中对癌症患者病变过程仔细观察、悉心研究。终于在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研制出独特中药“蝮蛇黄精胶囊”“蛇骨二号胶囊”“蛇龟虫胶囊”和“内攻中药排毒大补汤”。我曾对该方的理论根据、科学性和可靠性均作过明确的论述。以扶正固本、清热解毒、活血化淤、软坚散结为原则,选用纯天然名贵中药和蛇龟虫等为主要原料,采用攻邪不伤正、补虚不恋邪、热疗不损肌的独特疗法来杀灭癌细胞。患者服用后,通过人体消化系统吸收分解,可使瘤块缩小、萎缩,促使体内组织细胞迅速恢复正常,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,就是其主要成分在体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,既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癌能力,又可作用于局部异常的癌组织,促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,还可直接杀伤癌细胞,重新实现体内阴阳平衡,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。
 
  此方经多年临床证实,能直接使癌瘤软化、萎缩、消失。该方对治疗食管癌、贲门癌、胃癌、肝癌、肺癌、鼻咽癌、肠癌、宫颈癌、乳腺癌、骨癌、脑瘤及恶性淋巴瘤等疗效确切、功能独到,经临床观察,对癌症患者都有明显效果。对手术后巩固疗效、防止复发有特殊疗效。并对放疗、化疗、术后复发及扩散转移的患者,用药后仍能迅速改善症状,延长生命,恢复一定的生活能力。
 
  多年来,本人根据不同的淤邪和癌毒互结的主要矛盾,作出相应治疗方法。下面我举两个例子:例1,金接娥,女,62岁,东至县尧渡镇良田东村人,2007年患直肠癌,在多家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,同年11月到我处接受治疗,当时便血、便次增多,暗红色,排便困难,里急后重,下坠感左下腹阵发性痛,肛门指诊,触及质硬,肿物表现凹凸不平,基底固定,触痛(+),放屁带粪便,解小便必须蹲下才能尿出,大便是细条状带血,伴有腔样物,每天至少10几次,舌、肋齿印(+)甲印溶后,左耳壳结节(±)胃脘及脐压痛(+)。脉象洪大,症属上虚下寒,寒热交错,淤滞毒结型,治以温寒化淤驱毒通便。采用攻毒,祛风的“蝮蛇黄精胶囊”和“蛇骨二号胶囊”滋阴替阳,速生血小板,养血补心的“蛇龟虫胶囊”和排毒及补充营养的“内攻中药排毒大补汤”治疗半年多一切正常。例2,汪九凤,女,54岁,东至县张溪镇东湖村人,2010年7月份做了手术,先后进行过放疗、化疗,但手术后三个月很快转移扩散。于2011年3月来我处就诊,患者肝区、胸部、左肩右腿疼痛难忍,腿部肿胀异常,纳差、眠差、情绪低落,心烦易怒,每天吐血痰。采用以上攻毒,祛风,内排,补充营养的方剂服用近半年多病情有所好转,后又继续三诊,调整加减,现病情已稳定。另外,还有东至县香隅镇,师前生,男,64岁,淋巴肿癌;广东省佛山市的杨明汉,男,61岁,前列腺癌;东至县东流中学的汪文胜,男,44岁,胃癌;湖南长沙市宁乡县贺芝花,女,53岁,乳腺癌,都是采用以上方剂,根据不同癌症调整局部用药治愈的。
 
  中医要想在治疗恶性肿瘤上有所突破,由原来的辅地位,上升到主要地位,必须要对肿瘤的攻击性治疗上下大功夫。再全面发挥整体观的特长,才能在生命的垂危时救活病人。近20年来我一直研究、试用内攻法,要在一位晚期癌症由机体脏腑功能异常所产生的气、血、痰、湿、食停积日久的恶物攻下来,是不好办的,面对身体衰弱,神情暗淡,有的奄奄一息,随时可能死去的病人,给调补之剂,即使治不好,家人亦无怨,如果对虚弱之躯,还要施大攻大破法,一则家人不易理解;二则需要心中有十分把握,为了解决问题,我成功的研制出针对不同恶性肿瘤,不同时期病变过程的系列方剂以作为辅助疗效,这种洗涤肠肚剂能把痰涎化为水,分裂瓦解脏腑功能异常产生的气、血、痰、湿、食、滞蓄积已久的,于脏腑粘稠成一体的恶物。把这种粘稠在脏腑的恶物分化瓦解成一小小个体,就便于排出,把这种洗涤剂用于治癌症上见效快,能增加治愈力,并在适当条件下减小大破大攻的方剂,为我们更有效、更安全创造了良好的作用。

  作者简介:
 
  杨泽田,男,1947年11月出生,中国特色蛇伤专家,住址:安徽省东至县官港镇。年轻时就喜欢上了蛇,80年代末在多方的协助下创办了安徽省东至县第一家蛇类养殖场,开辟蛇园近千平米。养殖各种毒蛇近万条,集养蛇,蛇毒采集,蛇的综合利用等具有相当的规模。在学习医技的过程中,十分注重实践活动,做到学以致用。不顾家人极力的反对,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实验,每次都详细做记录。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。经过十几年的刻苦专研,掌握了诊治血液毒,混合毒,神经毒等三大类蛇伤技能,在蛇医专科研究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。1987年,创办了蛇类研究所,同时收治蛇伤病人,有本县的,也有外省市的,30多年来,治愈的病人接近七千多例,治愈率达到99.9%以上,其中有多例蛇伤病人在独特的治疗下起死回生。1987年,与上海生物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,共同研制抗蛇毒血清,为研究所提供蛇毒,研究所为其提供最新最好的蛇药,除了提取蛇毒之外,经过30多年的悉心研究,先后研制开发了系列蛇药酒,蛇油膏,蛇油擦剂和治疗冻疮等蛇制品药品,并获得了专利。利用蛇毒的开发配上名贵中药材治疗各类皮肤病、疑难杂症一万例以上,各类肿瘤及白血病100例以上。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。研究所被安徽省科技厅命名为“科技民营企业”。2010年4月,由联合国癌友康复协会,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会,中国肿瘤防治与康复联合会特别颁发了“防治肿瘤专家”的荣誉称号。2012年5月,由中华医学国家发展联合会评为资深首席专家,6月经中华中医药传承人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认可,7月被任命为中华名医理事会副会长等各项荣誉。目前成为北京宝芝堂医学研究院东至分院。2013年7月,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储备人才,进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库后备人员网络,具有国家储备高技能人才职业或执业资格。
 
  本人创办的蛇类研究所,在省、市、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养殖、人工繁殖、取毒、蛇伤治疗和提供科研用蛇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目前拥有蛇伤卫生所,占地两千多平米的蛇园和占地340多平米的蛇类研究所。蛇园现养有毒蛇10000余多条,无毒蛇4000多条。将准备成立公司,办蛇伤专科医院,我的宗旨“是用好医技,看好病,为患者解除痛苦,为民造福”。我所成立15年以来,据不完全统计治疗各种类型的蛇伤1000多人次,自1998年建档后,正式在册名单542例,其中男323例,女217例。年龄最大的76岁,最小的仅2岁。咬伤部位:右手184例,左手135例,右足97例,左足112例,咬双手5例,咬双足4例,头部3例,咬后背2例。蛇伤种类五步蛇咬伤120例,蝮蛇咬伤302例,眼镜蛇咬伤39例,银环蛇咬伤24例,竹叶青咬伤49例,虎斑游蛇咬伤7例,红蜘蛛咬伤4例,泰国眼镜蛇咬伤1例。临床分析:住院时间最长38天,最少1天,平均5天。治疗结果:治愈出院539例,另有3例急性肾衰的转市立医院作血液透析治疗,其中伤口不同程度溃烂215例,无截指(肢),功能障碍32例,无死亡病例,治愈率达99.5%。